而且她跟白思思无亲无故,猛地上去跟白思思或者白思思家里人说这件事,她们怕不是觉得她在骂白思思精神病呢。
所以文绮也就没说过。
不过看白思思这样,她还是有些唏嘘。
沈诚注意到文绮情绪不好,主动岔开话题:“对了,媳妇儿,今年你们单位年货发什么呀?我们单位发……”
-
文绮感觉这时间过得就是快,眼睛一闭一睁,一天就过去了,眼睛再一闭一睁,一年过去了。
转眼就到了过年的日子。
小时候期待得不得了的日子,等到长大后再看,好像也没什么特殊的。
不过过年嘛,还是要一家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。
八零年的大年三十,文家包括沈诚在内的一家四口是回文家老宅,和文爷爷文奶奶文大伯一大家子人一起过的。
过完大年三十,转天大年初一,文绮跟沈诚一起去沈雪珍家吃了顿大年初一的团圆饭。
沈诚爸妈不在了,沈雪珍这个姑姑就是最亲的长辈了。
文绮这么做,也相当于是陪沈诚回家过年了。
剩下大年初二大年初三两天放假,文绮和沈诚好好地在家休了个惬意的假期。
初四一开年,沈诚回单位上班。
八零年这一整年,沈诚的都特别忙,从大年初四一上班就开始忙。
自打恢复高考以后,大批知青回城,里面不乏有许多没找到工作游手好闲的小青年,这样的物业的闲散人员是最危险的,上面已经在想办法解决这一批人的处理安置方案了。但在上面的通知没有出来之前,北城案件还是激增了起来,不光是小偷小摸的案子,杀人案都出了好几起。
沈诚和市局的公安同志经常三班倒,没个休息的时间。
文绮心疼的不得了。
针对这个社会问题,文绮也写了篇稿子投进了报社,希望能用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,引起上面的关注。
一直到八零年下半年,上面终于有消息下来了。
那就是开放个体经营户,允许个体经营户做生意了。
这消息刚一出来的时候,大家伙都震惊了。
做买卖这事儿都禁止那么久了,突然就……就放开了?真不是在开玩笑吧?
可报纸上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,广播里也说得明明白白。
真的允许个体经营户做生意,只要规模在六个人一下,就可以办理正规的营业执照!办理了正规的营业执照之后,就不怕“打投办”的人来抓了!
报纸上不光说允许个人做生意,还号召鼓励个人做生意呢!
政策一出,有人好奇、有人观望、有人已经开始行动了。
文绮她们中院住着的海霞在这个消息出来的当天,就去街道批条子要办营业执照了。
其实说起来,海霞也是可怜,她是中院老海家的大闺女,跟文绮勉强能算是一辈人,不过她要比文绮大上七八岁。文绮刚出生的时候,海霞就上小学了,等文绮上初中的时候,海霞就嫁出去了。
所以文绮和海霞的来往倒是不多。
至于文绮为什么说海霞可怜呢,还是因为海霞结婚嫁的男人。
海霞结婚对象是相亲认识的,对方是个长得白白净净,看着挺斯文老实的男人,长得好、性格好、工作也好,是在电影院当放映员。
海霞跟对方相亲一面就看对眼了,在两家的支持下,很快的就结婚了。婚后海霞也过了一段幸福日子,丈夫体贴,婆家也善待自己,她还很快的就怀孕了。
一直到海霞坐月子的时候,她丈夫被人抓奸在床,和另一个男人被抓奸在床……
海霞当时就感觉天塌了,她不管丈夫怎么下跪道歉,也不管婆家怎么挽留,毅然决然的离婚,带着孩子回娘家。
只不过因为她离婚的内情太丢人,她不好往外说,这就给了她前夫给她泼脏水的机会。最后她前夫一家把离婚的原因全怪在海霞身上。海霞顾及自己的孩子,还不好戳破他的假面。
就导致海霞想再嫁也嫁不了,因为外面的传闻,在娘家住着,弟弟弟媳也不给好脸。
她一个人抚养孩子也不容易,听说她家孩子身体也不好,常年要吃药。
因为这个,海霞经常偷着做点心拿到黑市去卖。
文绮知道这件事,她不仅知道,还光顾过海霞的生意,海霞手艺好,什么酥饼大麻花做的都好吃,她时不时地就要找海霞买一点。
只是她没想到,海霞会第一个去办营业执照。
海霞也没瞒着大家伙,当天下午就带着营业执照回来了。
大家伙看到都惊了。其实海霞在黑市偷着卖点心的事儿院里有不少人都知道,毕竟大家伙也是要去黑市买东西的,迟早有撞上的时候。大家伙看在海霞可怜的份上,也没把这事儿往外说过。只不过大家没想到海霞会去办营业执照。
海霞这是要开店啊?
大家伙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