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了又有何用?”
&esp;&esp;郑玉道:“好了,不为难你。陛下命我驻守边界,行军途中,恰好路过房州,我同樊将军请示了,来这儿看看你。不过我最多也只能停留两日,两日之后便要继续追赶大军了。”
&esp;&esp;荣蓁道:“现在没有战事,边界至少也安稳一些。”
&esp;&esp;郑玉笑了笑,“我听你这话倒像是在关心我。”
&esp;&esp;“这半年你如何?”
&esp;&esp;“这半年来过得好吗?”
&esp;&esp;两人竟异口同声,荣蓁轻笑,“你先说吧。”
&esp;&esp;郑玉有些苦涩,道:“三月时母亲大病一场,幸好太医院的人妙手回春,将母亲救了回来。我这一走,倒有些舍不得女儿,除此之外,便是挂念你了。”
&esp;&esp;人活在这世上本就不易,就连一向快活无争的郑玉眼中也有了愁色,不过更多的却是沉稳。
&esp;&esp;荣蓁道:“你这一走,再回去时,女儿怕是都快要学会走路了。”
&esp;&esp;郑玉笑了起来,“是啊,临走时牵着我的袖子,倒也知道我这个母亲要离开。我当初曾与你说过,等你我的孩子大了,让她们也如你我这般要好。”
&esp;&esp;荣蓁不自觉便想起慕容霄,她失笑道:“八字还没一撇,我如今连孩子都没有,你想得倒是长远。”
&esp;&esp;郑玉道:“的确有些操之过急。房州我虽未来过,但也算比崖州这种地方好上许多。也不知陛下如何想的,但她当初也是手下留了情的,怎么还不将你官复原职?”
&esp;&esp;荣蓁却十分淡然,“我现在倒也不想回都城做官。”
&esp;&esp;郑玉不解,“可这……”
&esp;&esp;荣蓁道:“阿玉,不想瞒你,其实我身边已经有人了,都城的事就让它过去吧。”
&esp;&esp;郑玉脸上没有任何惊色,“是那个慕容公子?”
&esp;&esp;荣蓁虽不知她是如何清楚此事,点了点头,“是他,他很好,我想过同他过一辈子。”
&esp;&esp;郑玉笑道:“你这话仿佛我才是那个拆散你俩的人。我之前心中盼着你与帝卿团圆,可你既然选择别人,他定有值得之处。阿蓁,不论如何,我都希望你能过得好。”
&esp;&esp;荣蓁点了点头,“我会的。”
&esp;&esp;第109章 月满
&esp;&esp;两人还在叙旧, 忽听外面一阵马蹄声,甚是急促,而后马声嘶鸣, 像是停了下来。
&esp;&esp;荣蓁往窗外看了一眼,是秦楚越,不一会儿,她便叩响了雅间的门, 荣蓁让她进来, 却见她满头是汗,明明焦急万分, 可眼眸却异常明亮,“荣大人, 快随我回县衙一趟。”
&esp;&esp;郑玉回过头去, 往此人身上打量一眼,秦楚越也留意了郑玉的存在,荣蓁淡淡道:“这是我的好友郑玉。”
&esp;&esp;秦楚越分明对郑玉的容貌透着陌生,可对这个名字却不是, 她像是十分了解荣蓁的一切, 同郑玉颔首。
&esp;&esp;荣蓁问她,“何事让你如此焦急?”
&esp;&esp;秦楚越看着荣蓁,道:“京中有圣旨传来,荣大人还是快去接旨吧。”
&esp;&esp;荣蓁与郑玉对视一眼,皆露出惊怔之色,只是此事刻不容缓,荣蓁一行回了府衙。
&esp;&esp;听闻京中传来旨意, 吴县令早已经有些忐忑难安。等荣蓁到了县衙,她甚至不敢与荣蓁对视, 荣蓁同前来传旨的官员略一拱手,“让您久等了。”
&esp;&esp;而后便见那官员面带笑意,道:“荣大人这是说的哪里的话,不过才一会儿功夫。您请接旨吧。”
&esp;&esp;荣蓁掀起衣袍,跪地领旨,吴县令等人也连忙跪了下来,只听道:“奉天承运皇帝敕曰:朕惟君国之大,恤民为本,县丞荣蓁处困境而知自省,治水有功,为彰天恩,兹特授尔为襄阳郡守,钦此!”
&esp;&esp;圣旨一下,堂中几人面色各异,吴县令眼神中透着不安与畏惧,秦楚越难掩疑惑,荣蓁却有些怔然,纵然来时已经想到这圣旨是为嘉奖,可治水有功之名,荣蓁领来实在有愧,官员笑着将圣旨交到荣蓁手上,“荣大人,陛下的意思是,事不宜迟,还是早些去襄阳赴任吧。”
&esp;&esp;荣蓁叩拜道:“臣荣蓁,谢陛下隆恩!”
&esp;&esp;那传旨的官员道:“本官还要回京向陛下呈报,便不久留了。”
&esp;&esp;荣蓁拱手致谢,将人送到了县衙外,她一回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