;怡王乖觉,一进大殿就和秦国公一起口称万岁,纳头就拜。
&esp;&esp;纪霈之亲自将二人扶了起来,“让皇叔受惊了。”
&esp;&esp;怡王面无表情地看着他:“说实话,皇叔可以支持你,但不看好你。”
&esp;&esp;秦国公被他的话吓了一大跳,赶紧看向纪霈之,后者面色惨白,眼窝深陷,眼袋发黑,一看就是病入膏肓了。
&esp;&esp;纪霈之笑了笑:“我只要皇叔支持,不需要皇叔看好。”
&esp;&esp;“呵呵……”怡王忽地笑了起来,“你这小子别的没有,就是有骨气,行,皇叔支持你!”
&esp;&esp;纪霈之长揖一礼,“小侄儿即将亲征,恳请皇叔和瑞王一起,替小侄儿看顾好大炎。”
&esp;&esp;“啊”怡王和秦国公惊讶极了。
&esp;&esp;唐乐筠也没想到纪霈之突然来这么一出——让瑞王掌管朝政,那朝政还能是他的吗,届时怡王压制不了瑞王,却又要支持纪霈之,岂不是死路一条
&esp;&esp;纪霈之做了个请的手势,带着三人一边往西暖阁走,一边说道:“皇叔不必担心,对五哥我还是有些了解的。如果我以带病之躯亲征,对他委以重任,他却断我后路,那么这个皇帝他即便当了,也会被后人耻笑万年。退一步讲,就算他把这个江山抢了,我也一样能夺回来,但到了那时,我就要杀他全家了,还请皇叔做个见证。”
&esp;&esp;“言之有理。”怡王道,“但风险太大,就不能拖上一拖吗!”
&esp;&esp;秦国公附和道:“是啊,待朝局稍稳,陛下亲征方能稳妥。”
&esp;&esp;纪霈之道:“不能,朕刚收到八百里加急,大苍又打下一座城池,全线推进百余里。与此同时,大弘也有线报,西南正在蠢蠢欲动。”
&esp;&esp;一旦南北夹击,大炎必定亡国。
&esp;&esp;怡王和秦国公倒吸一口凉气。
&esp;&esp;唐乐筠也想起来了,纪霈之在唐乐音的第一世,便遭遇到了这样的困境,所以才铤而走险。
&esp;&esp;他会不会……
&esp;&esp;不会不会不会!
&esp;&esp;唐乐筠及时制止了胡思乱想,有她在,他死不了。
&esp;&esp;四人在西暖阁落了座。
&esp;&esp;纪霈之道:“朕拟擢升秦国公为兵部尚书,军机大臣,替朕做好后方协调。”
&esp;&esp;“谢主隆恩。”秦国公慌忙起身,跪倒在地,“微臣定不辱使命,竭尽所能做好后方补给。”
&esp;&esp;怡王欣慰地点点头,只要纪霈之有章程,就说明他不是胡来。
&esp;&esp;他问道: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如今国库空虚,陛下可各有对策呀!”
&esp;&esp;纪霈之道:“我个人出50万,内阁的几位老大人出了六十一万,同时应对南北两方问题不大。”
&esp;&esp;怡王和秦国公再次愕然。
&esp;&esp;过了好一会儿,怡王道:“另外,官员们有将近一年多没领到月俸了,他们贪的贪,穷的穷,如果这种风气不能遏止,朝廷的风气便很难扶正,即便有人才可用,政务也一样难以为继。”
&esp;&esp;纪霈之道:“所以,侄儿今天还想和皇叔商议一个短时间内赚得大量银两的好办法。”
&esp;&esp;第152章
&esp;&esp;短时间内!
&esp;&esp;好办法
&esp;&esp;怡王想了想,“莫非是……抄家!”
&esp;&esp;这是最合理的方法,也是最快的,但就怕贪官们早有准备,朝廷不仅拿不到银钱,还导致时局动荡,人心不稳。
&esp;&esp;秦国公微微摇头,大炎贪官确实多,可现在不是清算的时候。
&esp;&esp;纪霈之看向唐乐筠。
&esp;&esp;唐乐筠接收到他的信号,肯定地点了点头——她也知道这件事很难,但纪霈之天不怕地不怕,连亲爹都敢杀,即便大逆不道又能怎样
&esp;&esp;她的目光清亮且坚定,甫一接触,便觉安心。
&esp;&esp;纪霈之定了定神,“朕登基后,不想住在宫中。”
&esp;&esp;这是他的开场白,铺垫一下,给怡王一些提示和准备。
&esp;&esp;怡王问:“为什么”他不关心纪霈之将来住哪儿,毕竟纪霈之很可能活不到亲征回来。
&esp;&esp;纪霈之道:“第一,宫力人员驳杂,不